第八十六章 张三丰仙逝
在汉王朱高煦和妻子韦氏拥抱在一起,才知道什么是患难见真情,汉王朱高煦对王妃韦氏更加敬重。汉王朱高煦被贬,赵王朱高燧的劣迹稍微改变。
然而此时,宁王朱栋梁为了安抚王府上下,决定让王嫱管理王府的内外事务,王嫱由妾室扶为正房,全府上下都尊称其为侧王妃,大家都纷纷巴结王嫱和刘王氏。
朱通的母亲李氏患有疾病,李通向宁王朱栋梁告假,宁王朱栋梁同意告假七天,朱通离开王府后,回家孝敬母亲李氏。宁王朱栋梁安排燕子献保护世子朱盘烒,世子朱盘烒另建府邸,朱盘烨经常探望哥哥朱盘烒。朱盘烒非常高兴,对弟弟朱盘烨说道:“二弟,你怎么有空来世子府看望大哥啊!”
朱盘烨说道:“大哥,自从母妃离世后,我想要钱那女人就不给我花,弟弟的日子不好过啊!”世子朱盘烒说道:“二弟,你以后要循规蹈矩,不可以像以前那样胡作非为。”朱盘烨说道:“大哥,我听你的话。”世子朱盘烒说道:“二弟,你以后不管任何事情,大哥都会帮你解决的。”朱盘烨说道:“谢谢大哥。”
世子朱盘烒说道:“二弟,不如你留下来吃饭吧!”朱盘烨说道:“好啊!”接着说道:“父王对你不错啊!你的府邸盖得这么大。”朱盘烒说道:“以后你也会有的。”两兄弟的感情非常深厚,朱盘烨在世子府吃的饱饱的,吃完后对朱盘烒说道:“大哥,二弟该回府了,太晚的话会被父王骂。”朱盘烒说道:“二弟慢走。”
世子朱盘烒送弟弟朱盘烨至门口,两兄弟拥抱在一起,然后兄弟俩互相拜别。朱盘烨在回到宁王府的时候,见到宁王朱栋梁在独自流泪。
朱盘烨刚想去看个究竟,就被宁王朱栋梁发现了,宁王朱栋梁说道:“你现在好大的胆子,连父王的私事你也要偷听。”朱盘烨说道:“父王,我怎么敢呢?”
宁王朱栋梁说道:“你现在还不回去休息。”朱盘烨说道:“是,父王。”朱盘烨发现父王最近很反常,就是不知道父王到底隐藏着什么。
在第二天,宁王朱栋梁准备启程去武当山一趟,侍卫燕子献说道:“不如属下和王爷去一趟。”宁王朱栋梁说道:“本王今日一人前去即可,你就留守王府和世子府吧!”
侍卫燕子献说道:“属下遵命。”自从朱栋梁知道张三丰回到武当山后,心里是非常高兴,准备一人骑马去拜访仙人张三丰。宁王朱栋梁一直想见到张三丰本人,对张三丰一直都充满无限崇拜之情。张三丰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其籍贯和生卒年也是莫衷一是。但是,由于张三丰独具纤尘不染的隐仙人之情格和仙人风范,使他成为富有传奇魅力的神仙人物。明朝的帝王们对张三丰尊崇备至,太祖朱元璋曾经下诏征张三丰入朝,张真人不赴。洪武二十四年,又命天师张宇初访求张三丰,亦不获其踪迹。
明成祖仰慕张三丰仙迹,久觅不得,曾题赠:“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并盛赞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神妙莫测。明成祖以至诚之心虔诚奉香并遣使寻访张三丰的踪迹,多年没有结果。永乐十年,明成祖调集军民工匠三十余万众,历经十年,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庞大工程建筑。当时张三丰混迹于民众之中,明成祖多次派人屡访不遇。
公元1416年春,明成祖驱车去武当拜望张三丰,弟子们都说张三丰不在,扫兴而归。明成祖勃然大怒,于是命胡广前去招寻张三丰,如招寻不到,则要处死胡广。
胡广再访武当,于武当祈祷,终于见到了张三丰。张三丰对胡广说道:“你且回京见驾,言我即去便是,不必多虑。”胡广便策马回京,次年还得京师,将事情经过告诉明成祖朱棣。
张三丰曾书字一函,令弟子孙碧云向明成祖禀告,告诉明成祖具体的长生之道。张三丰每日论玄谈道,晚年时在终南山传播秘诀。
张三丰着述丰富,有《玄机直讲》《打坐歌》《玄要篇》和《无根树》等书,包含了张三丰隐仙派的修真理论和先后修持次第。
蜀献王朱椿曾见张三丰一面,诗中赞扬张真人仪容行止非凡,具有张继先清朗高蹈的仙真遗风。湘献王朱柏也喜欢道教,对张三丰这位活神仙充满了无限仰慕之情。
张三丰受到明朝王侯的推崇,然而,他却久诏不至。那种不为世俗富贵所动,忘乎尘世而游于名山福地的行为,体现了其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淡泊名利的超然绝俗的审美情怀。宁王朱栋梁来到武当山,武当山弟子都来迎接宁王的到来。宁王朱栋梁见到张真人,对张真人说道:“张仙人,我们又见面啦!”
张三丰真人说道:“贫道和王爷有缘分,上次一别就像是多年未见。”宁王朱栋梁说道:“本王对张仙人非常仰慕,希望仙人能指引本王的归属。”
张三丰真人说道:“我问你,你信奉道吗?”宁王朱栋梁说道:“本王不知该不该信奉道教。”张三丰说道:“其实道就是人心。”宁王朱栋梁问道:“人心。”
张三丰说道:“没错,人有尘世六情,本来是清净的,但是由于受到喜怒哀乐和爱恶所染而入苦海。”宁王朱栋梁说道:“苦海是什么?”
张三丰说道:“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藏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杳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宁王朱栋梁说道:“仙人所言,本王虽然不能明白,但是本王知道修道的核心在于心灵的修持与净化,其要旨在于要闭目内观、莫染诸尘。”张三丰笑道:“没想到王爷有如此悟性。”宁王朱栋梁说道:“本王只是现在做不到这种境界。”
张三丰说道:“王爷为俗世困扰,当然是做不到的。”宁王朱栋梁对道家思想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张三丰承继了道教度人修己的思想,这首《成都留题姜氏家》反映了他来往于尘世之间,怀揣大道至理,度化有情众生。
张三丰汇纳三教,以道教为主,他认为虽然儒释道都讲道,但是它们的社会功用与旨归都是修身利人。儒家行道济时,佛家悟道觉世,道家藏道度人,同老子所传的也是修身、治国和平天下的理论。
所以,在他看来,三教之道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讲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讲行道济世度人,没有必要去争论谁对谁错或者孰高孰低。
总之,张三丰作为全真派弟子,承袭了全真道三教圆融的思想,在修道的过程中并和合儒释道三教,高唱三教同源一致,把三教圣人相提并论,将三教经书平等对待,大讲忠孝和行善惩恶的修身治国。宁王朱栋梁离开了武当山,开始专心研究道家文化,将王府的事情全部交给世子朱盘烒料理。胡濙曾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以寻访张三丰为由,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外,湘王朱柏和宁王朱权也寻找过张三丰。朱柏曾写诗《太和山寻张三丰故居》,我来不见徒凄然,诗中对张三丰充满了向往之情。
洪武初年,已经120岁的张三丰,还能跑到深山中修道,着实令人感到惊叹。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了三丰派,掀起了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最后一波发展**,并成为武当武功的创立者。到了永乐十五年的时候,170岁的张三丰不久仙逝。弟子们纷纷去给师父烧香祭拜,可是很多的文人墨客都认为张三丰没有死,许多文人的笔记里写张三丰曾经在陕西宝鸡死而复生。
名臣杨溥在撰《禅玄显教编》,记有张三丰事数则,提到一些人物与张三丰有过交集。张三丰的名号,在当时相当复杂,在道教中是实属罕见的大人物。对于张三丰的籍贯,文献上的记载众说不一,不知所从。此后,明朝历代皇帝都对张三丰进行加封。
明英宗时赐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其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也封其为清虚元妙真君。受到了明朝历代皇帝的推崇,张三丰的人生思想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张三丰的个人作风,正是体现了道家无拘无束和淡泊名利、不趋权贵的高风亮节,被后世修炼家视为楷模。
张三丰在武当创立太极拳,后来与传统武术文化相交融,开创了传统武术的新局面和方向,同时也奠基了武当山成为内家武术的祖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