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都市言情 > 记者锋芒简介 > 记者锋芒最新目录

第七百一十章 绅士

    题记:西方的绅士类似咱们的君子,着装举止得体、尊重他人、尊重人格,李锋芒在英国就遇到这样的一位老师,理查兹能直接给快成文的专着上加上他的名字,此举真的不是每个所谓教授都可以做到。来之前李锋芒也打听过,访问学者在国外很多会被慢待,现在看也是个人没付出——忙碌,还是忙碌,李锋芒的个性本就没有敷衍,全是努力,对一位好的老师他更是拼了命的干活。

    ————————————

    理查兹并没有生气,而是眼前一亮,随即招手叫过来工作室里的一个人,李锋芒听着他吩咐是叫个中英翻译过来,有些惭愧,随即说我会尽快过了语言关。

    摆手,理查兹也放慢语速:你的论文我读了,《后纸媒时代》,很受启发。关于世界最早的报纸,我知道你曾经研究中国历史,世界上很多最早的东西都是来源于中国,这个,我要找翻译准确表达。

    很快,进来一位酗子,见面就跟李锋芒握手:我在中国留学多年,欢迎你,李总编。

    愣了下,李锋芒说你是在河右大学留学吗?你知道我的职业身份?

    笑了笑说我是在北京大学,这张纸上有你的介绍。

    这个酗子随后开始翻译,理查兹先说他没有看错人,李博士是个对学术严谨的人,刚见面就挑毛病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

    李锋芒笑了笑说学术无国界,研究有区别,但都有衡量标准:那就是准确与不准确。

    随后他侃侃而谈,从自己的历史知识到研究过的内容,再从自己从事的职业开始,滔滔不绝说了十多分钟,从各方面论证了世界上第一份报纸是中国的《邸报》,而不是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

    他以惋惜的语气开场:如果我没有记错,中国的《邸报》出现在公元前二世纪,比罗马帝国的报纸要早100年左右。相关资料介绍说,如今还保留的最早的邸报是公元887年的,现在就收藏在我们脚下的城市,当时的报纸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形式,它就像是一个小册子。

    “只是我还没时间去看”,李锋芒说到这里有些诧异,理查兹搞这样的研究,不可能不知道最早的《邸报》就在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煌唐归义军《进奏院状》,距今已经1100多年了。

    看理查兹教授静静听着,他没有停顿,随后从内容到传播形式,再到发行时间、传播途径、延续性等等几个方面开始论证,层层递进,有理有据。

    等酗子翻译完,理查兹站起来一边鼓掌一边说:好,真好,走,喝一杯去,我给你接风。

    原来,这是理查兹故意写的,就是要考证下李锋芒的能力。

    从市井小民到达官贵人,英国的酒吧数百年来一直是英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去处,作为当地的一种社区文化,早已融进入了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无人考证英国酒吧的起源,但要想真正了解英国的民风世情,走进大大小小的酒吧是最有效的方式。

    查理兹告诉李锋芒,“If you haven't been to a pub, you haven't been to britain”——“如果你没有进过英国的酒吧,就不代表你来过英国”,这就是英国人的习惯,即使你出国前从未去过酒吧,到英国后你也会慢慢地融入进去。

    在随后的时间里,李锋芒发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酒吧文化,是英国社会生活绝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英国留学,酒吧是自然而然就会接触到的:周末相约喝一杯,完成作业、考试喝一杯,有球赛了一起约酒吧,结束一天的工作也会去酒吧放松一下……

    但他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前后也就去了为数不多的几次,他太忙了:

    要过语言关。

    只要在租住的地方就跟老查理聊,从桌子椅子开始到卫星上天,看到什么聊什么,李锋芒从下飞机就告诫自己,在英国期间尽量少的用母语。有一次打越洋电话,开口叽里咕噜的说了一段话,才反应过来父亲接电话听不懂这“伦敦腔”。

    要写专栏文章。

    从在学医门口拍了张照片开始,河右晚报就开始连载他的英伦访问专栏,类似游记,但比游记深刻的多。这是他自己答应的,为了《河右晚报》的可读性,那张照片发了头版,头条标题也都预报了出去“本报总编辑在英伦做访问学者”。

    每周五篇,每天都琢磨写啥,两千字的文章要有意思有深度有特点,李锋芒做事向来是有板有眼,比如第一篇就写理查兹印象,第二篇写学院等等,作为专业研究方向,他用了大约十个篇幅对中西方的报纸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要搞学术写论文。

    老查理借给他一辆自行车,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理查兹工作室,语言关基本过了后,理查兹直接就将他的名字加到了那本准备出版的专着封面,这是动力也是压力,为此他几乎参观学习了伦敦所有的报社,在理查兹的介绍下还去了默多克的新闻国际公司。

    另外,博物馆也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去找需要的资料,学校图书馆及伦敦的各大图书馆他更是常客。找出中西方传媒的共性与区别,理查兹基本都是生搬的资料,李锋芒学过历史,且在媒体工作这么多年,融会贯通,一章章几乎重写……\0

    但是不管多忙,他每晚都会登录《河右新闻网》看看当天的《河右晚报》,还有晚报的官方微博,翻看着让自己不至于离开太远。

    也就是在翻看微博的过程,他发现实名注册的俩人每天都在掐,这俩人他都认识,俩女人:一个是临江晚报社的总编白霜,另一个就是自己的手下河右晚报社的副社长甄青梅。

    刚开始想这俩女人估计在争风吃醋,都跟雷笑天有关系,一个是正派女朋友一个是不清不白,所以没多在意,后来发现俩人开始在新闻上闹腾,就有些纳闷。

    随后他给李天打了个电话,得知现在甄青梅在临江呼风唤雨,甚至要在《河右晚报》上搞个临江地方新闻版,“叔,你为了晚报减负,让她带走了十个后勤的人,现在这十个人在临江各个县活动,跟《临江晚报》搞的很不愉快”。

    愣了下,是自己错了吗?不是,就算不从晚报带人过去,甄青梅也会在当地招人,她的公司现在是临江最有“实力”的,只是为何她还要在临江各县“抢”白霜的“买卖”?

    “章漂对这个地方版有何看法?”甄青梅的折腾已经收不住了,也管不了,现在让她辞职估计马上就辞了,但每年创意策划部还是能给晚报创几百万的利润,还不能直接就放。

    李章漂不置可否,前两天编委会讨论了下,大家都不吭气,就先放下了。其实现在咱报社的地市版基本成了“临江专版”了,每天都有稿子,这甄青梅为何抓开新闻了?

    “地市新闻部主任是干什么吃的”,李锋芒说你分管地市部,尽快召集所有驻站记者回来开个会,问问他们为何临江天天有稿子,而他们没有?我看电子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甄青梅那边的稿子也都可发,这个怪不得人家。

    赶紧说好的,是我的问题,李我一会就叫地市部的首席以上人员开会。

    “关于这个地市版”,李锋芒想了想才说:这样吧,这个地方版可以做,但你要在编委会上提议两点:第一呢,每个版面需要上缴版面费,还不能敲诈勒索地方;第二点,做就是创意策划部做,全省十个地市挨着做一遍,只做临江市的肯定不行。

    “好的,我知道了,稍后我跟其余几个副总沟通下”,说完正事,李天问了句:叔,你那边怎么样?冷吗?咱龙脊昨天下雪了。

    看了看窗外,李锋芒说咱那边是下午,这边是上午,时差七八个小时吧,伦敦的冬天不冷,潮,雾多雨多,温度波动在6°c左右。没看到结冰的地方。

    “这不马上圣诞节嘛”,学校放假,我准备泡图书馆去了,唉,比在龙脊忙多了,每天脚不沾地的。好了,过年回去县里帮我去村里看看,但不要在临江吃住,离甄青梅远点,是非人、是非地。

    想着过年,不觉寂寞,满眼都是金发碧眼,天天都是在陌生的城市,不由就叹口气,随即就下楼骑车去了图书馆。

    转眼又是一个月,算起来已经的腊月天,李锋芒让自己忙碌到不去多想,门逊送他的那本专着非常有用。这个篇章理查兹重点谈到公元2世纪的亚欧大陆“四大帝国”,就是我国的汉朝、贵霜帝国、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他重点对汉文化梳理了下,尤其是文化与传媒的关系。

    汉朝与罗马帝国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个理查兹跟李锋芒达成共识,然后从各自专业领域找出文化共同点,然后再总结出传播学的内容,是个大工程。

    公元3世纪,汉帝国崩溃后一分为三,即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三国鼎立时期。之后经过西晋短时间的统一之后,华夏文明进入了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和混战时期,即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同时期的欧洲,罗马帝国也陷入危机,之后不断受到匈人、日耳曼人的冲击,最终西罗马崩溃,东罗马帝国只剩下半壁江山……

    从各种专着资料里抬起头,看窗外又天黑了,正琢磨晚上吃点啥去,工作室外传来敲门声,看工作室只有自己,随即就说please e in!

    推门进来一个女人,李锋芒看了眼心里说:嗯,亚洲人。

    随即站起来刚想说请问你有事吗?对方走近几步嫣然一笑:李博士,今天是农历小年,你居然在工作室加班啊。

    顿时傻了一样,片刻后才抖动嘴唇:媛媛,你,你怎么来了?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