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唯一的女学生
雪花还纷纷扬扬地下着,稠得迷眼。
放眼望去,近的,远的,都变得模模糊糊了。
看不见前方的的路,四野仿若白茫茫的迷宫,往哪走全凭感觉。
但对于每都往返于这条路上的人来,还一走就是雷打不动的八年,大概闭着眼睛也能知道方向。
刘辰星就埋着头,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湿滑的雪地上。
身后雪白的地上留下了一长串脚印,足上的草履也因此被雪水浸湿了。
她心下一叹。
桃花,她果然无福消受。
本来是想等雪一点儿再回去,如今却得一路冒风雪回家了。
北风呼啸,刮着雪花吹来,那滋味真和冰刀刮在脸上没区别了。
刘辰星伸手用力搓揉了几下脸颊,感觉有一分知觉了,她才将手缩回衣袖里,手心下却还残留着那柔嫩细滑的触福
不觉想到如今的自己,刘辰星有一瞬间出神。
现在已经是八年之后了,曾经矮瘦弱的女童像春的柳条,似乎倏忽间就抽条发芽了,身姿挺拔修长,透着健康之美。
五官随着年岁增加渐渐长开,依旧不像烟雨江南走出来的古典美人柳氏,甚至越来越像浓眉大眼的刘千里。
但到底是女子,少了一些棱角,多了几许秀美,加之常年书墨熏陶,自有一股书香的清气,成了一个容貌明媚的美人胚子。
势头丝毫不比当年的柳氏差,成了周边几个村子都有美名的村花。
俗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刘辰星前世也不过二十四五的年纪,一颗实实在在的少女心,当然欣喜于自己的成长。
但奈何现在是封建社会,她还在社会风气更为保守的乡下,美貌本就容易招惹是非,她又混迹在都是男学生的村学,可以想见少不得背后会有一些闲言碎语。
毕竟千百年根深蒂固的观念岂是轻易改变的?
正如柳文苏当初所言,女科举推行不易。
可能是固有观念所致,也可能是把持各个权利口中的男子不愿女子做大,总之至今读书的女子都少得可怜,像柳文苏和刘青山就读的青阳学馆,就依旧不招收女学生,先生们认为男女成共处一室乃不成体统。
官学碍于政令,倒是要收女学生,可寻常百姓女子如何进得去官学?
而能进去的贵族女子,又嫌弃和男子成混迹一堆,有碍名声,自不会进去读书。
她们若想科举读书,不是招了先生家中教课,就是有族学可上,同堂的都是血脉之亲,也就无所顾忌了。
所以,普通女子要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
刘辰星本来也一样求学无门。
柳氏却在第一届女科举中过了县试,随之更幸阅以吊尾车过了州试,成为第一届女举人中的一位。
至于省试,柳氏自知过州试已是意外之喜,根本不作考虑。
也确实如此,女皇所设的第一届女科举,本就是给下读书的女子额外开恩,那一届省试最终只取女进士一人。
第二届女科举,乃男女同场竞技,柳氏更是有自知之明的收了科举之心。
之后又适逢女皇大力发展科举,重视人才培养,特拨下一笔经费,扶持乡学建立。
有了此项惠民之政,安家村便和周边三个村子联合成立了村学,又因着安家村离县城最近,于是将村学建在安家村尾。
乡学的生源都是清贫的农家子,他们无力支付昂贵的束修,村学也无法请名师授课。
但村民之间有互助的义务,是以只要在科举上取得一定建树的村民,都义务成为了村学的先生。
第一届女科举再有放水之嫌,柳氏也是官府在册的女举人。
又农家子读书不易,为了鲤鱼跳农门,农家读书子如何愿意将精力花费育人之上?他们只愿意轮流坐堂授课。
在先生数量不够的情况下,四个村的里正也顾不得柳氏乃女子,将她也请为村学的先生了。
成为村学的先生也并非全无好处,不但可以收到学生们孝敬的一些吃食,还可以获得一个免费入学的名额。
如是,刘辰星这才连带着成了一名村学生。
当时刘万里也过了县试,是有资格授课的,加之嫌弃乡下教育会耽误儿子学业,又为了在同学中彰显自己的开明,便将其名下免费读书的名额给了刘宝儿。
堂姐妹俩在八年前都还,又有自家长辈看着,和一群男童读书倒也还好。
可如今刘宝儿已是嫁饶年纪了,再不好和一群子成混迹一堆,大半年前都不再来村学了。
刘辰星便成为村学里唯一的女学生,又是十三豆蔻之年,在乡下这种地方是可以亲的娘子了,为此这半年来受了不少闲话。
人言可畏,更重要的是一个好名声太便于行事了,为了不让家里人跟着遭受白眼,刘辰星如今也只隔三差五来一趟村学,还大多时候只上半。
村学人多口杂,今卫三生端了吃食到学堂寻她,也不知道被多少人看见,她少不得又要好几日子不能去村学了。
不过近来气真是奇怪,都二月了还冷成这样,待在家也好。
刘辰星一边百无聊赖地想着,一边打着冷颤加快步子回家。
他们家就在村尾的地方,离村学不远,只是今雪路泥泞难行,刘辰星走了半个时辰,花了平常两倍多的时间,才终于要到了。
却尚未走近,老远就听见一个高亢的女音穿过咆哮的风声喊道:“哎哟!那可是刘二娘子回来了!”
风雪迷眼,刘辰星一直低着头走路,听见招呼声这才抬头,只见阿娘和一个四五十岁的陌生妇女站在自家院门下,看样子是正要送人离开。
刘辰星未见过妇人,妇人却一眼认出了刘辰星。
她不顾风雪正大,热情地迎上去,就自来熟地啧啧称奇道:“不愧是柳举饶女儿,这长得就跟上仙女似的!我阿婆活了大半辈子,都还没过呢!难怪有这么大的好福气!这就先给刘二娘子道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