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章献明肃皇太后简介 > 章献明肃皇太后最新目录

第449章 寇老西(1)

    寇老西是寇准的绰号。“老西儿”本是对山西饶称呼,如后世的阎锡山被叫做“阎老西儿”;武侠白眉大侠被称为“白眉老西儿”等。

    山西人爱吃醋,而且吃得还很厉害,他们对醋的钟爱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

    醋在古代被称为“醯xi”,估计“老西儿”的叫法可能是因为这个醯xi字来的。

    山西人爱吃醋的特征是男人在腰间挂一只醋葫芦,随时随地都能抿上一口解解馋。

    寇准爱喝酒而且不拘节,他像山西人喝醋那样爱给腰间挂一只酒葫芦;人们以为他是山西人爱喝醋,便就有了“寇老西儿”这个雅号。

    其实寇准是陕西化州人,也就是刘敏刘太后带着皇子赵受益驻跸的那个地方。

    刘敏和杨淑妃杨翠花在火爷爷、梁爷爷、驸马千岁卢成玉的陪同下从开封出发,轻装便服;向西缓缓行进,沿途的山山水水引起皇子赵受益的极大兴趣。

    赵受益的兴趣让刘敏感到十分惬意,她立志要将赵受益培养成“千古一帝”;以此来报答宋真宗赵恒的知遇之恩。

    好话只三遍。但刘敏对赵恒的知遇之情早就铭刻在心灵上,融化在血液郑

    退一万步讲,要是没有赵恒的知遇;刘敏至今还是汴梁街头一个摇鼗鼓,唱曲;会跳拓枝舞的舞姬,使赵恒改变了刘敏的命运。

    刘敏是“万能之人”,这在璇玑洞已经做了定论。

    璇玑洞是刘敏的娘亲刘谟,聚集八方神仙兴办起来的。

    刘敏至今不明白娘亲那么年轻就撒手人寰,难道全是为了女儿日后成才。

    刘敏做了大宋朝的皇后,母仪下后一想起娘亲;觉得她的这个判断是准确。

    娘亲刘谟是宋太宗的妃子,但宋太宗竟然没有临幸娘亲一次;这在那个朝代都有点奇葩,但在宋朝却很正常。

    宋太宗赵光义这个黑胖子是拈花高手,他做晋王时后宫便有嫔妃上千;这厮却把目标对准花蕊夫人和周后。

    更为龌龊的是,赵光义在强迫周后时还让画师临场描摹;这样的变态皇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赵光义在后宫闲置着成千上万的嫔妃,没有被临幸的不仅刘谟一个;像刘谟那样没有被皇上临幸的妃子多的去;这些妃子在这种没有关爱的冷宫中默默死去,也没有人会得起她们的名和姓。

    刘谟是人,是人就得干些人事;她和总侍卫长李旻相爱了,两人很快便有了爱卿的结晶。

    李旻毅然决然将刘谟送出宫去,而刘谟坚定地生下李旻的骨血后决心将她培养成“奇人”。

    刘谟的心血没有白费,自己的骨血最后成为一个“琴棋书画武舞娴”样样精通的烈女。

    刘谟了却了一个母亲的心愿,刘谟做了皇后后刘谟恐怕也就安心。

    刘敏要将娘亲刘谟对自己的关爱倾注在赵受益身上。

    赵受益不是刘敏的亲生,哪有什么?难道只有亲生的儿子才能成为“千古一帝”?那倒不见得。

    配享千古一帝殊荣的皇帝历史上只有四个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刘敏想把赵受益培养成为不亚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四大明君。

    实践证明刘敏的心血没有白费,赵受益成为宋仁宗后,果然是历史上最仁慈的皇上。

    赵受益故去后,连北方的敌人辽国皇上,也率百姓哭灵叩拜。

    刘敏带着皇子赵受益一路游走,使赵受益的悟性一步步提高。

    来到华洲,赵受益对牛犁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敏满足他的好奇心,带着皇子来到拖着犁铧犁地的王三跟前,从王三嘴里得知寇准的门坊中孙子寇环正在华洲一带圈占土地;刘敏便想默默这只老虎屁股。

    刘太后正在华洲紧锣密鼓地“访贫问苦”,准备拿寇准的门坊中孙子寇环开刀;顺便捎带上寇准煞煞他的威风时,我们的寇大爷却在舞厅里搂着舞女“蹦嚓嚓”。

    寇老西并没有感觉到当初自己反对刘敏做皇后,但螳螂挡车失败后;刘敏却记着那一箭之仇,不拘节的寇老西危机四伏。

    宋真宗亲征大名府,宋朝取得了羊山——遂城大捷;寇老西以为这是自己的功劳,回到京城后便沾沾自喜;喝酒、跳拓枝舞的兴趣比以前更盛。

    寇准出生于华洲官僚之家,从便就不拘节;颇爱飞鹰走狗,是个典型的“公子哥儿”。

    好在母亲要求严格,对他的学习抓得紧;寇准19岁就得以高中进士,步入了衣食无忧的公务员队伍。

    因为才能出众,官职“噌噌噌”往上升;连连提拔重任,后来甚至还当上了宰相。

    寇准虽然身为领导干部,工作上也很努力,出过很多政绩,但“公子哥儿”的性格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唱歌跳舞,公款吃喝,次次都有份,还喜欢豪华的排场,奢靡的享受。

    寇准喜欢跳“柘枝舞”,这是从西域石国传到中原的舞蹈;石国又名柘枝。

    拓枝舞在唐朝时便很盛行,到宋朝后更是成为一种时尚舞姿。

    刘敏就会跳拓枝舞,这是她在璇玑洞修炼出来的舞技;当年宋真宗赵恒正是在街头看了刘敏舞动拓枝舞时风韵卓然,才将她领会襄王府去的。

    哪想到宋太宗不容刘敏,派出杀手四处追杀;最后刘敏奋起反击,将宋太宗派来的杀手蓝采和、蒋青、沈阳、韩飞、杨广一个个送到阎王殿。

    寇准如果跟刘敏对脾气,刘敏可能还会给他传授几套拓枝舞的技艺哩;但两人形同水火。

    寇准固守传统的门阀等级制度,刘敏是后世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博士的意识自然不鸟寇准。

    寇准又是一个牛脾气、犟驴,在刘敏做皇后这件事上;寇准是坚定不移的抗战派。

    寇准之所以抗战,还是得了宋太宗的真谛;宋太宗信任寇准,没少在他耳边叽咕过“一定要防范刘敏这个妖女,她是李旻和刘谟的遗孤;一旦进入后宫,武则诛李的惨剧可能还会重演!”

    寇准牢记太宗皇上的“谶言”,处处防备刘敏;但宋真宗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在曹皇后离世后一定要立刘敏为后;寇准这只螳螂自然阻挡不住。

    但为了阻止刘敏成为母仪下的皇后,寇准和王旦、向敏症李迪结成攻守同盟,一直反对宋真宗的决策。

    寇准以为自己是肱骨大臣,一声呐喊之下其他大臣定会齐声响应;但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人称“北宋五鬼”的几个大臣却支持皇上立刘敏为后的决策。

    刘敏其实对王钦若为首的五鬼也很讨厌,但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为了对付寇准、王旦、李沆、向敏症李迪这些顽固派,刘敏跟北宋五鬼暂时结为统一阵线。

    北宋五鬼中的第一鬼是王钦若。王钦若犯下的错误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不战而逃,怂恿宋真宗迁都。

    辽萧太后攻宋时期辽军刚打到距离京城还有几百里的澶州,王钦若就怂恿真宗迁都南京。

    迁都在华夏民族历朝历代的大事,若真宗听信王钦若谗言;恐怕会是宋朝的第一个逃跑皇帝。

    当然,宰相寇准的口苦婆心、以死力劝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否则真宗恐怕很难“悬崖勒马”。

    第二点曲迎帝意,制造“书”事件。

    北宋有一件着名的封禅事件,这次事件中光是修建盛放书的宫殿就延续了十几年之久。

    其间大兴土木,强征劳动力;消耗的国力民力可想而知。

    而王钦若则凭借曲解帝意,排除了异己,更是蒙蔽了皇上的双眼,罢免了寇准的宰相地位。

    也正是因为祸乱朝纲,教唆真宗,任用奸佞这些罪证,王钦若被民间称为北宋第一鬼。

    第二鬼丁谓。此人24岁考中进士,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在文章上更与韩愈等人齐名;在诗歌上可以与杜甫媲美,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才人物却有一个致命点——攀权富贵。

    丁谓为了丁点的权力,不惜坑害忠臣;蒙蔽圣上。

    宰相寇准就是因为丁谓才客死他乡的。

    在“书事件”中,丁谓也是主要的策划人之一;因此被称为第二鬼。

    第三鬼林特。此人是丁谓的爪牙,负责征收赋税;他制定的“新茶法”,一年就为朝廷带来数百万的收入。

    盛放书的宫殿,“玉清昭应宫”也是在他收刮的民脂民膏的情况下建造的。

    玉清宫历经八年才修建完成,耗资相当两百亿人民币,是北宋两年的财税总收入。

    修建玉清宫耗资之多,甚至超过了秦朝的阿房宫。

    “竭下之才,伤生民之命”,是对玉清宫的总结,林特也因此被称为北宋第三鬼。

    第四鬼陈彭年。他曾是南唐后主李煜儿子的伴读,也就是皇子伴读;在南唐覆灭后,陈彭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才步入官场。

    可能“才”都是偏执的吧,陈彭年13岁便能写出万余言的《皇纲论》,但长大后的他却是一个极为自负的人,到处讽刺、挖苦别人。

    也正是因为这点,陈彭年在官耻不受待见几次被贬。

    一直到赵光义继位,陈彭年才以为官清廉,被贬期间还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的“好名声”而被重新启用。

    真宗时期,陈彭年已经官至工部尚书了。

    工部是负责土木工程的部门,所以,在建筑“玉清昭应宫”的时候,他也曾同流合污,因此,被民间称为第四鬼。

    第五鬼刘承珪。北宋五鬼中唯一有作为的人,先是平定暴乱;后又详定权衡法编写史书。

    刘承珪对北宋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贡献。

    但功过不能相抵,在“书事件”中,刘承珪也是主要的策划者;迎合真宗封禅,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这些无一不是死罪,因此刘承珪被称为第五鬼。

    寇准对刘敏和五鬼结成的统一阵线并不给心上放,因为他心中有底;宋真宗赵恒之所以能成为皇帝,是因为寇准在宋太宗跟前的那句话。

    宋真宗也知道自己能从众多兄弟中冲出重围登上皇帝宝座,寇准是第一功臣。

    宋真宗是厚道皇上,对有恩之人永远不会忘记;寇准有皇上这个磐石一样的靠山他怕谁?

    寇准邀请文朋诗侣在家里开舞会夜以继日,如痴如醉;人送他一外号“柘枝颠”,可见其痴迷程度。

    寇准性格豪爽,出手大方;喜欢吃吃喝喝,特别喜欢夜宴。

    他在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任知州,就常常组织同事朋友们通宵达旦地宴饮。

    每当夜晚,寇准的知州府总是高朋满座,灯火辉煌。

    当时,一般人家是舍不得用蜡烛的;没钱嘛,往往早睡。

    而知州府不仅大厅里烛光通明,就是马棚、茅厕这些地方都彻夜点着蜡烛,往往烛泪成堆,非常扎眼。

    寇准爱酒,近乎疯狂。他酒量极大,朋辈中少有敌手。

    他在永兴军任通判的时候,不论官职大;也不论地位高低,只要你能沾酒,必定拉来碰杯;不醉不罢休。

    有个副手能喝两杯,寇准拉着他陪酒;但人毕竟是血肉之躯,海量也经不起车轮战,不几,便喝病了。

    寇准丝毫没有停杯的意思,还是拉着他喝;眼看性命都要搭上了,副职的老婆心急如焚;最后迫不得已竟然一纸讼状告到了衙门,才终于在寇准的酒杯下救出自己的丈夫。

    至于玩,寇准也是花样百出,什么都喜欢玩,什么都会玩。

    每当生日,他都会早早搭起彩棚,广发请帖,大摆宴席,十分铺张。

    酒醉饭饱之际还穿着黄道服,头上插花,跨下跑马,与朋友们嬉戏玩乐,花样不断翻新。

    然而,“黄道服”毕竟只有皇帝才能穿,加上吃喝玩乐的标准接近皇帝,宋真宗知道后火冒三丈,他叫来宰相王旦大发脾气,寇准什么都效仿我,这怎么行?

    好在王旦理解寇准,呵呵一笑,寇准什么都好,就是偶尔不明事理,有点傻……

    王旦这样,皇帝不好再发怒,只得尴尬地,是的,的确有点傻。

    寇准虽然是个“公子哥儿”,但口碑却还不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