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进宫
夜里,又淅淅沥沥下起雨来。雨水打着瓦片滴答滴答响,把许兰因吵醒了。
想着这些天发生的事,许兰因满心欢喜,这比之前预料的顺利多了。
次日的雨依旧大,许兰因抱着儿子去正院同柴氏说了一天的话,晌歇都是在那里歇的。
雨一连下了两天,十三那天终于放晴,柴氏就带着许兰因母子一起去了长公主府给南阳长公主请安。
长公主笑道,“本宫正准备派人去给你们送个信儿,太后娘娘传了口谕,说她听四皇子夸奖小明希,也喜欢得紧,让本宫带着因丫头和小明希进宫让她瞧瞧。本宫想着,今天就递贴子进宫,明天因丫头母子随本宫。”
这也太出乎意料了。许兰因自己倒是特别想见太后,但不愿意带赵明希去。赵明希与太后相见是一把双刃剑,他长得太像他祖母,不出意外太后肯定会喜欢。但若太后身边有蒲家人的眼钱,把这个消息传到蒲家人耳里,他们会不会多想?
许兰因心里再不愿意,表面也装作非常高兴的样子。说道,“我倒是想去见太后,可我怕明希太小,去了一直哭,或是突然拉屎拉尿,会不会让太后不喜。”
柴氏也是这样想,担心地望着长公主。
长公主摆手笑道,“你们有所不知,太后娘娘慈善,宽和,还特别喜欢孝子。不说经常让惺孙惺侄孙去跟前凑趣儿,就是她认识的大臣家的女眷,有时也会让她们带着孩子去看看。至于奶娃娃哭闹,尿尿,这是谁也避免不了的,太后娘娘从来没怪罪过。”
许兰因只得同意。
别说许兰因,连柴氏都没进过宫,长公主让两个从宫里出来的嬷嬷去侧屋给许兰因及要抱孩子进殿的钱妈妈讲了些女眷进宫时的礼仪,及太后娘娘的偏好。
几人在这里吃完晌饭,许兰因说要回去准备明天进宫事宜,几人才回家。
到家后,就赶紧让人去赵家请李洛来商议。
李洛和许庆岩前后脚到家? 几人在书房秘密商议。
几人商量一番,最后还是决定去。这次称病不去还有下次,躲不过总得去面对。让太后先入为主? 以后把事情查清后也好相认。
至于太后身边有没有蒲家眼线? 还是那句话? 世上人千千万,长得像的人多了。表面上赵颖及她的后人都死了,若真的有眼线? 眼线和蒲家也不一定会往赵颖后人身上想。若他们还是害怕? 肯定会狗急跳墙出什么招。如此,也是一个证据。
赵明希进宫出来后,许兰因就带着他住去秘密别院? 柴氏再去跟南阳长公主说一下赵无与温事。同时? 也给赵无去个信? 让他注意安全。
现在情况特殊? 不管有没有情况? 麻子每两天就会来往宁州府和京城一次? 方便两方互通情况。
许庆岩还说,现在弹劾温言的折子越来越多,温家快倒了。
李洛之前以为等到这一天他会很高兴,可他却笑不出来。是温家倒了,而不是温言倒了……
今天李洛不回赵家? 跟许庆岩商量事宜后住去外院客房。
许兰因先回了兰果院? 准备好明天进宫的东西? 又准备了一些要带去别院中的东西。心里想着? 若是能听到那些人的心声,找出间谍就好了。
次日,许兰因穿上大红织金提花锦缎褙子? 化了个偏浓的妆容,戴了出嫁时柴氏给她买的那套十二件套的头面。赵明希穿着缂丝绣花衣裳和开档裤,包着大红包被。钱妈妈也穿着喜气的酱红色绸子衣裳,化了妆,戴着金簪。两大一小进马车向南阳长公主府驶去。
他们没下车,在角门处等着。两刻多钟后长公主的轿子出来,众人又坐马车去了皇宫。
皇宫的布置局跟前世故宫有些像,她们直接去了慈宁宫。太监通传后,请她们进殿。
许兰因扶着长公主走在前面,钱妈妈抱着赵明希跟在后面进了正殿。许兰因不敢抬头,长公主停下她也跟着停下。
长公主屈膝行礼,许兰因和钱妈妈则跪下磕头。
蒲太后跟南阳点点头,又对许兰因笑道,“这就是南阳的外孙女?好孩子,起来吧。”
许兰因起身,扶着长公主在左侧的第一把椅子上坐下,她在宫女的意示坐在长公主下首,钱妈妈抱着赵明希站在她身后。
刘兆厚已经来了,他坐在右侧椅子上。笑道,“皇祖母,许姐姐是不是顶漂亮?”
这话把殿里的人都逗笑了。
蒲太后看看许兰因,笑道,“的确是个漂亮孩子,长得俊俏讨喜。”
蒲太后六十几岁,虽然比南阳长公主长了一辈,岁数却只大三、四岁。穿着宫妆,慈眉善目,精神头非常好,看得出年轻时的风彩。
对于她的夸奖,许兰因红着脸没说话,装作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在这里,尽量少说,言多必失。而且,她离太后比较远,别说听太后的心声,就连太后身后的章嬷嬷、郭公公的心声都听到不。
蒲太后又道,“把孩子抱过来哀家瞧瞧。”
钱妈妈走过去半蹲在太后面前,让太后看清楚怕里的孩子。
许兰因则怕怕地小声嘀咕了一句,“好孩子,千万别哭。”眼睛追随着赵明希,一副怕怕的样子。其实,她是为了多看两眼太后身后人的表情。
南阳皱了皱眉,心道,之前看着这丫头行事落落大方,怎么一来宫里就小家子气十足呢?
赵明希在马车里一直睡着,此时已经清醒过来。他本就不认人,太后头上那颗绿莹莹、光闪闪的大珠子极是耀眼,他瞪着大眼睛看着大珠子,双手还在空着挥舞着,想去抓。蒲太后看到的不是他想抓珠子,而是他想让自己抱。
蒲太后的眼前出现另一张清秀的小脸,比这孩子瘦,尖尖的小瓜子脸,不笑的时候眼睛圆圆的像两颗黑葡萄。
像,真的太像了。
蒲太后的眼神柔和下来,双手不由自主地把孩子抱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