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饮酒,仗剑,丈夫歌
第三百四十一章饮酒、仗剑、丈夫歌
“此剑......”
程处弼扬起凝重之色,抬眼向着李二陛下望去。
李二陛下笑而不语,只是示意程处弼打开剑鞘。
宝剑出鞘,银光散射,电光火石之间,隐有龍吟虎啸,只见一团光华绽放而出,宛如出水游龍一般的雍容而清冽。
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临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世巨龍盘卧,苍茫而起。
在满布幽深的纹路的剑刃中央,铸有鸟篆体铭文的两字,「龍渊」!
“这是龍......龍泉剑!”
注视着这柄剑灿冰雪、刃含秋霜的宝剑,程处弼的手不由自主地轻颤抖动,激动地呼喊道。
龍渊剑,华夏十大名剑之一,是铸剑大师欧冶子铸出来的第一把名剑。
相传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又名「七星龍渊剑」。
因伍子胥江上之奇遇,又被誉为“诚信高洁”之剑。
后来唐高祖李渊获得此剑,开疆定唐,而李渊如今成为了太上皇,这柄龍渊剑自然也成为了李二陛下的佩剑,成为了大唐的镇国之宝。
当然,为了避太上皇李渊的讳,这个「渊」字自然也改成「泉」字,曰「七星龍泉」,而后以「龍泉剑」之名,流传于世。
怪不得这柄剑入手的时候,那般的沉重,原来是由精世镔铁打造的传奇神兵,并不是自己所想的文华装饰之剑。
“微臣拜谢陛下借剑!”
得到龍渊剑的程处弼好不欢喜,连连向着李二陛下躬身答谢。
用这柄剑舞剑,肯定比自己的佩剑,所展现出舞剑时的绝世英雄气概,要强上千百倍!
程处弼又向李二陛下进言道:“但微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陛下命人给公主殿下,抬上一张琴来!”
李二陛下大手一挥,自然立马有人将琴抬上广场来。
琴放好之后,程处弼又向李二陛下接着说道:“除此之外,微臣还有一个请求!”
李二陛下微微一愕,笑骂道:“你小子有话就不能一步到位的说完嘛,非要分成个一二三段,磨磨唧唧的!”
“嘻嘻......微臣的最后一个请求,就是请陛下再赐给臣一壶酒!”
程处弼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嬉笑着说道。
“李全,给他上酒!”
李二陛下将手一招,李全又给程处弼上了一壶贞观酒。
“公主殿下,烦请您为微臣抚琴助兴了!”
程处弼配上龍渊剑,作揖向着李丽质请示,又伸出右手向琴台方向扬去。
“程将军不必多礼,只是不知将军所要本宫作何曲目?”
李丽质娉娉回礼,并没有立马向着琴台方向巧步而去,而是先向着程处弼问了曲目。
尽管他们两人私下之间的关系,已经如胶似漆,但婚姻未成,还是须得如此礼数。
“《长河吟》!”
程处弼保持着从容自信的姿态,纵目向南,声音浑厚且悠长,整个玄武门,上上下下,所有的角落都听得见他的声音。
“《长河吟》?!”
李丽质闻声,黛眉微微一挑,轻声而咀嚼,继而杏眸一亮,转身向着琴台走去,端身坐好。
“本宫明白了!”
《长河吟》,此曲为东汉末年东吴大将周瑜所创,周瑜时常与小乔在江边相依偎弹唱,周瑜也因为此曲而得“曲有误,周郎顾”,被人认为精通音律的美名。
其曲大意是形容英雄之志如同长江东奔大海,道路曲折而遥远,感叹生命之短暂,大志未成心着急的苦闷心情。
虽然《长河吟》的歌词是后世之人借周瑜之名而作,但程处弼借用《长河吟》的曲调,并非程处弼并非是要吟诵《长河吟》的歌词。
他是要吟唱罗贯中先生为周瑜所作的另一曲名歌——《丈夫歌》,只是因为李丽质不是后世之人,并不知晓这一首歌,所以才退而求其次。
狂放急躁的琴声,霎时间在广场之上陡然惊起,宛如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奔流不息、东流入海的长江水一般,汹涌激切,浊浪排空。
“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
顺着那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琴声,程处弼也一摇英姿,左手从木盘之中捞起酒壶,豪饮一口,右手挑起龍渊宝剑,划出清辉,吟唱出了情韵悠长且令人回肠荡气的第一句。
开篇第一句就将大唐上上下下所有的君臣全部都愣在了住了!
这首诗太有气势了,一开始的立意就是当立功名,扑面而来就是七尺男儿的慷慨傲气、壮志热血!
“功名既立兮,王业成!”
众人尚未从第一句诗的大气开篇中反应出来,纵饮一口的程处弼,面带红潮,高亢唱起,同时马步飞荡,将手中的龍渊剑向天贯去,锋锐的青霜剑芒,直逼皓月。
丈夫处世,当立功名,而立的是什么样的功名?
当然是“王业成”的功名,他程处弼功名得立的那一天,也就是王业得成的时候!
那些与程处弼一同率军征战北疆的将士还有那一些虽然没有参加此次战役、但在大唐一统天下的道路上,效过生死之力的将军们......
他们听闻此句,脸上不自觉地露出激动之色,纷纷在阶下相顾着坐在身侧的生死弟兄,相互之间,举杯纵酒,致敬答谢!
因为他们从此诗中得到了共鸣,曾经的铁马金戈、曾经的峥嵘岁月,仿佛都在程处弼吟唱的一刹那间回涌起来,让他们感怀良多!
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
身为男儿,谁不想携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纵览万里觅封侯,于家国天下,立不世之功!
琴音跌荡,泛泛滥滥,宛如层层涌起的洪波,清清泠泠,冲荡石磷,激出浪花朵朵,卷起千堆霜雪......
“王业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