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港台言情 > 神医简介 > 神医最新目录

第七章 破窟左编 扫农扫麦的艰难求学路

    他们有一位好师父。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把记忆拉回到很久很久以前了。

    十一年前,他们还是狐狸村的孩子。狐狸村之所以叫狐狸村,是因为这个地方以前总是闹狐狸,也许还出了几只狐魅,谁知道呢。久而久之,村里的人就把自己住的地方叫做狐狸村了。那时,他们八岁,父母都是很老实很老实的庄稼人,他们是邻居,每天一起去村头放牛,到山上拾柴,到河里摸鱼,还一起蹲在学堂外面羡慕那些有钱读书习字的同龄人。

    如果他们就这么长大,或许他们也和父辈们一样,成为一名标准的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取一个媳妇,生个胖娃娃,等胖娃娃长大后就让他去放牛……

    ——如果。

    一场突来的瘟疫席卷了整个狐狸村,很多人生病了,村里的大夫治不好,城里的大夫不愿意来治,结果,生病的村人被没生病的村人用牛车送走了。送到哪里去他们不知道,只是那些被送走的人再也没回来过。

    他们的爹娘也是这样被送走的。然后,轮到他们。

    他们记得自己被村人放到牛车上,朦朦胧胧来到一处僻静的地方,那些村人将他们拖下牛车,一句话不说便离开了。他们不知睡了多久,醒来时突然觉得有点精神,睁开眼又发现彼此躺在一起,不由好心情地说了几句话。说什么不记得,只知道当时都在笑,笑着笑着就没了力气,声音渐渐消失。

    等到再度醒来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师父……那个时候还不是他们师父的师父。

    师父好像正在搬什么,他们一动,似乎从很高的地方滚了下去,可能声音过大惊动了师父,师父一阵风冲过来,说了一句话——

    “咦,尸体里居然还有活的!”

    大概师父把他们当成尸体搬回来了。不过师父搬尸体干什么?

    这个问题,他们在以后的成长中得到了答案。

    那个时候的师父只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头发却像六七十岁的老先生一样。他们清醒后,才知道这里是果鱼坞,坞里还有一个头发白过师父的老爷爷。他们听师父叫那老爷爷为“师父”。不过,为他们治病的是师父,而不是师父的师父。

    师父把他们的病治好了。

    在一个阳光灿烂得让人想流眼泪的午后,师父问他们要不要拜他为师,跟着他学医术。他们只觉得师父非常厉害,别的大夫治不了的病他都能治好,肯定医术盖世,神仙下凡。于是,他们点头、跪地叩头。

    那天晚上,师父的师父——也就是师祖爷爷——拉着他们灌了五坛酒,喝醉后就在树上跳来跳去,直叫“老夫有生之年终于有徒孙啦,哈哈”。

    天际一轮明月,师父看着师祖爷爷发酒疯,笑得比春风还要和煦。

    从此,在果鱼坞,他们迈上了艰难的学医之路。

    师父教他们的第一课不是习字,不是认草药,是拼人骨。

    师父把他们带到一间干净的房间,指着一堆白色碎骨对他们说:“你们先把这些骨头拼成人形。骨头我都蒸洗过,很干净。放心。”说完,师父背手而去,衣裾飘飘,苍发摇摇,凌波微步,不似凡人。

    他们在骨头里面刨了半天,直到发现最下面的骷髅头才真正意识到这是一副人骨,当即吓得抱成一团,两腿无力。

    光是为了习惯这堆骨头,他们就花了五天时间。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们成功了,他们可以面不改色把骷髅头当球抛,将胸骨当盾牌,还拿着小腿骨当长剑互相拼杀。总之,推门进来的师父没看到一副完整的人形骨骼,却看到他们举着胸骨拿着腿骨你戳我我戳你。

    “孺子可教。”师父夸他们。

    接下来,师父教他们人体经胳、内脏功用、血脉运行,还搬来尸体实情实景说明……干咽口水,他们终于明白师父为什么喜欢收集尸体了。

    对于在尸体上动刀动斧,师父说:“你们可以选择用‘肢解’或是‘切割’来称呼。”

    呜……他们可不可以不选?

    果鱼坞春花秋果,四季更替,他们的身体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抽高,嗓音变粗,医术与日俱进。

    有一天,师父决定教他们施针。

    “一针鬼宫,人中穴,入三分,二针鬼信,少商穴,入三分。三针鬼垒,隐白穴,入二分。四针鬼心,大陵穴,入五分……”师父先在他们身上扎了五针,而后道:“施针时,你们要记住八个字——手如握虎,势若擒龙。”

    示范完,师父让他们互扎。

    他们按师父所说的精髓练习,“手如握虎,势若擒龙”,扎得四条胳膊上全是小洞洞。练习到最后,两人的手已经僵硬得伸不直了,远远看去还真有那么一点“手如握虎,势若擒龙”的神髓。

    师祖爷爷从窗边经过,探头进来看了一会儿,皱眉说:“这么早就教你们《鬼门十三针》?不到火候。小老头太急了点吧。”

    “师祖爷爷……”他们扭着身子问好。

    到底师祖爷爷心疼他们,分别在他们的胳膊上捏了几下,摸头道:“别扎了别扎了,夜深了,早点睡觉。”

    第二天起床,他们睁开眼,从床上坐起来,对看一眼,同时大叫:“啊——”

    在他们眼中,对方的头顶上扎满了针,看上去泛青光、圆滑滑,就像头发一夜之间掉光光。莫非……他们成了秃子?

    “怎么了?”大概听到他们的惨叫,俊如谪仙的师父推门进来,眉心微蹙。见他们两手在头顶上方转来转去就是不敢摸,抿嘴摇头,“是银针。你们自己取下来吧。”

    原来,他们看到泛青光的头皮是师父扎满的银针。

    原来,师父拿他们试针。

    秋高气爽,黄菊初绽的一天,师父带他们去采草药。

    背着竹篓从山上下来,他们遇到一名哭哭啼啼正欲上吊的书生。师父“噫“了声,惊喜地跑过去问书生有什么事想不开——师父脸上的表情真的很惊喜。

    那书生说:“小生十年寒窗,凿墙借光,照雪苦读,没想到一朝落第,生又何用,生又何用啊……”说着说着,头已经伸进绳圈里。

    要他们以为,师父可不是古道热肠的人。

    果然,师父把书生扯下石头,教他一个自杀的方法,“这位公子,你吊死在这颗树上,只会坏了这棵树的生气,如果你冤魂不散缠住这棵树,不但‘生又何用’,就算你死了也没用。不如这样,你去找一颗小树苗,将粗绳一头系在树苗上,另一头系个环套在自己脖子上,等树苗长成大树,你就上吊成功了。而且,小树和你一起经历风雨,它对你一定有感情,就算你化为冤魂缠住它,它也会十分高兴的。”

    书生不知是糊涂还是怎了,竟然真听了师父的话,拖着绳子去找小树苗。

    师父目送书生的背影消失在树林深处,拍拍手,“扫农扫麦,我们回家。”

    “哦!”他们乖乖点头。

    隔了半个月他们去附近镇上买米,竟看到当日自杀的书生在街头卖画,有脱胎换骨的味道。

    这人肯定在树林里有什么震撼的遭遇——他们敢肯定,书生绝对不是师父救的。

    师父教训他们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身为医者,一定要有创新意识,今天新,明天新,天天都新。”

    弟子二人点头受教。

    转头,弟子二人讨论心得——

    扫农对扫麦说:“师父是要我们一天一变。”

    扫麦扯了一根无辜的小草,“那不是很没节操?”

    扫农飞快捂住他的嘴,扭头四下观望,确定无人后才小声斥道:,“这话不能让师父听见。”

    他们以为会和师父、师祖爷爷在果鱼坞生活一辈子,可他们错了。

    那一年春末,杏花满枝头的时候,果鱼坞来了几名客人。满眼邪气的玄公子远远站在树下,看着满身杏花的闵公子与师父打成一团。然后,他们成了师父的朋友。

    惺惺相惜?

    师父身上绝对不会出现惺惺相惜这种事。

    但,尽管他们不太理解,师父还是成了他们的朋友。再然后,师祖爷爷含笑驾鹤,师父成了七破窟的厌世窟窟主。

    此后,江湖风雨就和他们的求学路混在了一起。

    有人说师父医术高超,对此,师父会谦虚地说:“我只是敲懂一点草药知识。”

    有人说师父华佗再世,对此,师父会谦和地说:“我也是边学边教。”

    不过,身为七破窟厌世窟主,师父的原则却是:绝对遵守,绝对利益。

    老实说,七破窟上至窟主下到部众,对他们的师父是敬鬼神而远之。

    比如,师父偶尔会兴起一些“食好”——南瓜宴。一个月内,窟里早午晚吃得全是南瓜,蒜蓉蒸南瓜、南瓜蒸排骨、酸辣南瓜、糖醋南瓜、南瓜炖蛋、翡翠南瓜、蜂蜜南瓜、南瓜虾、南瓜粥、南瓜饼、南瓜炒笋丝、南瓜烩紫茄、南瓜包子、南瓜烧饼……吃得他们闻南瓜变色。

    又比如,师父会以药调功——以增强功力为由,先把扶游窟主的腿毒残了,半年之后又治好了。随后师父把目标放到饮光窟主身上。饮光窟主知道师父的意思后,大惊失色,魂不守舍地说了一句:“终于到我了吗?”

    终于到我了吗——这句话成为部众们共同的惨号。

    还有师父亲手泡的茶……唉,不提也罢。幸运一点的,只是上吐吐下泻泻,不幸的,就连自己做过什么也不知道。

    不过不要紧,他们知道就好啦。师父说这是难得的观察机会。在那些部众的狂乱行为中,他们真的是受益良多。

    都说他们有一个好师父了,可窟主们总喜欢叫师父“庸医”,这、这完全要怪夜多窟主。

    犹记那月圆之夜,我尊在阁台上闭目休憩,窟主们三三两两,花前月下,亲亲我我……总之一片祥和,没想到夜多窟主突然以“鬼哭狼嚎”大吼——

    “不想治人,他就是庸医。想治人,他还是庸医。治好了人,他仍然是庸医。”

    惊得山鸟乱起,阴风动地来。

    师父斜眸支额,苍发披了一层月光,笑眯眯点头,“你说得对。”

    庸医之名就此定下,传开。

    再后来,他们有了一位准师娘,是岭南印府的印姑娘。岭南印府是制毒世家,刚开始他们真的很怕准师娘也是用毒高手,一旦不高兴了就冲他们撒毒粉下毒丸。不过还好,他们有个好师父啊,师父挑上心的人,能差到哪里去?

    准师娘一点也不像那些不会用毒却偏要装会的帮派小师妹,准师娘对他们好得没话说,不教训他们,不捉弄他们,不仗着是师娘就对他们颐指气使,也不支使他们去恶整部众(其实这种事他们已经驾轻就熟了)。而且,对于厌世窟在江湖上的行事,准师娘也从不过问,就算他们议事时准师娘听到看到,她也只是静静坐在师父身边,忙着自己的事。

    准师娘的眼睛受过伤,师父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将她治好。但有时候他们很怀疑,其实准师娘的眼睛没被师父治好吧?不然,为什么她眼里仿佛只看得到师父一个人,其他人好像都看不见?

    身为师父的徒弟,被师娘忽视的感觉……他们会也会沮丧啦。但他们没沮丧多长时间,因为师娘总会不经意地对他们说:“你们是昙的好徒弟。”

    有时候,他们远远瞧到师父和师娘戏谑,如果支起耳朵努力听,他们会听到师娘对师父说:“昙,你有两个好徒弟呢……”

    好徒弟好徒弟好徒弟……真是受用啊……

    他们没有捂着脸笑哦,他们也没有养成偷听师父师娘说话的习惯哦。

    其实,徒弟好不好,首先要看师父好不好。

    他们真的有一位好师父,不是吗?

    (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